「我们把书店定位在『深山秘境里的独立书店』,希望用书与世界交朋友,彼此分享爱。」蕃艺书屋主人林明德说。他当过小学老师,也办过3份原住民报纸,并曾担任公职,以原民身份在汉人社会拼斗50年,半百过後却选择回到部落开书店。
人生急转如发夹弯,转的也并非太突然。出身屏东牡丹乡部落的林明德,10岁被担任小学校长与教师的爸妈送到高雄念书,小小年纪就面对原汉身份认同。他像许多原住民,掩饰自己的出身,直到进入屏东师专後,音乐天赋大放异彩,曾有机会出国留学。
彼时热血青春正遇思潮风涌,他放弃出国,转而将注意力放在原住民议题上,一边教书、一边办报,同时也推动原民运动,前後历时25年。他一度进入体制,企图进行更大的改革,6年公职生涯结束後,就在玛家乡三和村开了蕃艺书屋1.0。
所谓「蕃艺」,代表着原住民乡的第一家独立书店,也意味着「翻译」——转译、诠释,不仅帮助原住民认识自己、超越自己,同时也是唤起社会大众尊重原住民的文化特色,透过书屋为原乡搭建一处与外界沟通的桥梁。
林明德与老伴李安利用捡来的石头、漂流木,自力筑起排湾族石板屋,多年珍藏的3万册书籍摆上架,书店就开张。开店不足月,时任文化部长的龙应台带着媒体造访,让深山中的蕃艺书屋一举打响名号
2017年,三和村房东收回租地,林明德与李安将书屋转移到牡丹乡东源村,这一搬,离山更近,却也离都会区更远了。
但林明德将开书店当作温和的原民运动,「我要为部落社区点亮一盏明灯,带动部落喜爱阅读的习惯。」他透过阅读开拓与丰富地区的国际视野,也能介入社区做出实质改变。
新的蕃艺书屋离哭泣湖不远,他们在生长着野姜花与睡莲的埤塘边,盖起平台、摆上桌椅,山景绿意便漫进摆满书册的货柜屋里。
林明德将腹地近1甲的书屋基地,定位为「鸟」托邦,是生态农场、也是原住民族图书资料中心;是家宿(Home Stay)、小剧场,也卖咖啡、蔬食,还兼推广在地农产、文创。
「我希望这个地方,能够变成原住民部落跟世界文化交流、知识学习的平台园地,也可以成为一个休闲疗癒的深山书院。」他说,鸟托邦「象徵一个人与自然和解共生的意象。」
对林明德来说,真正的「独立」从来不只是一个形容词。他将这个乌托邦打造成为部落提供自我认同与学习的场域,尊重自己的文化,尊重大自然的给予,或许太过自由与凌乱,却充满强韧的野性力量,也因着这独立而不可取代的精神,即便再僻远、再隔绝,也吸引着人向往。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